一个个指标,凸显的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韧性更强,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经济的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潮新闻记者 叶晓倩 摄一江碧水,见证为民情怀带着感情下访,动真情接访劝访,真正妥善处理各类利益矛盾,化解利益冲突,形成和谐风尚。潮新闻记者 叶晓倩 摄今天,王学德和其他村民一起,早已下山定居到了镇里。
坐班接访的背后,还有一整套完善的保障体系:衢江首创的区领导接访事项日清日结工作机制,实行三色分类交办,从领导接待交办到事权单位接收,再到具体处置,绿色问题1日反馈,黄色问题3日反馈,红色问题7日反馈,明确做到矛盾纠纷首问负责、事不过夜,使群众带着诉求而来,怀着满意和理解而归。在《习近平在浙江》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通过信访工作,我们每解决群众的一个诉求,社会和谐的因子就会增加一分。徐炜田说,接访共设立15个来访接待室,主要涉及土地拆迁、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及反腐败、农林水利、交通基础设施、涉法涉诉等。在衢江区社会治理中心,记者发现,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名区级领导在这里坐班接待来访群众,热心、耐心、细心直面信访群众,切实解决困难。针对初信初访走访核查不准确的,甚至是颠倒是非的,全部倒查。
习近平同志在浦江下访时曾强调,对群众反映的合情合理合法的问题,我们应千方百计尽力解决。这次下访活动告诉我们,只有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才能让群众信赖我们,信任我们说的话,支持我们办的事。我们要及时跟进、持之以恒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学习,不断从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中汲取营养,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类社会的实践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阐释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的作用有效发挥的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2012—2021年,我们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伟大的实践事实说明: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可以并行不悖。
在尊重和遵循自然生态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国的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与保护的协同推进。
尤其是五个重大关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鲜活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以生态文明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坚定执着的战略思考。作者:褚松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即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并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一方面,决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下行而放松保护要求、降低保护力度,要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以高水平环境保护为牵引,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为经济发展动力,激发市场和社会创新合力,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有区别是指各缔约方不能按同一标准来减排,发达国家应率先承担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阐释了我们在统筹全球责任和国内实际基础上掌握发展主动性的自信。另一方面,要积极作为,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达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光明日报》(2023年07月21日04版)。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更要坚持守正创新,清醒把握、正确处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因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在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强化制度外部约束的同时,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发挥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我国主动作出双碳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但我国坚持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是指各缔约方应当共同努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的自主行动就是要把达成双碳目标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决不让双碳成为某些国家遏制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阴谋和陷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结出丰硕果实。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阐释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阐释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8.8%,私营企业更是下降了21.3%。
对于宏观调控层面的建议,应认真研究论证,视情完善或出台相关政策。有关部门应选取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兼顾大、中、小型不同规模和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不同阶段,尽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困难和迫切需求。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因此,迫切需要针对新情况,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日前发布,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民营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发出的求助信息,要积极主动予以回应。
民营企业面临的部分困难,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各级政府部门要下大力气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确保政策有落实、办事有回应。要倾听民营企业的心声。
要着力推动各项政策精准直达、切实发挥作用。民营企业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真切感受,以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的政策建议,应当成为出台和调整政策的重要参考。
精准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关键得把准脉、诊明因、下对方。良方若放在抽屉里或是慢半拍中梗阻,同样会贻误民营企业发展机会。
对于民营企业的重大关切,应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带着责任和情感帮助他们平稳渡过经营难关、精准解决发展烦恼,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同时,确保政策操作性强、能落地,效果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
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下降0.2%。对于合理诉求,应抓紧推动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些难题可能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外部环境变化随时可能引发新情况新问题,还需建立长期、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对民企需求予以持续关注。要摸清楚问题症结所在。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落实公平竞争制度等问题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不妨听听民企的思路和方案。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尤其需要集思广益,调动民营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宏观调控层面的建议,应认真研究论证,视情完善或出台相关政策。(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民营企业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真切感受,以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的政策建议,应当成为出台和调整政策的重要参考。有关部门应选取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兼顾大、中、小型不同规模和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不同阶段,尽可能全面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困难和迫切需求。